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2篇
  免费   2428篇
  国内免费   12108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856篇
  2022年   1029篇
  2021年   1016篇
  2020年   1012篇
  2019年   975篇
  2018年   915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025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518篇
  2013年   1364篇
  2012年   1485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1472篇
  2009年   1417篇
  2008年   1920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1029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955篇
  2003年   920篇
  2002年   1036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579篇
  1998年   411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401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用法瑞植物社会学学派的方法,并经主分量分析验证,对元谋干热河谷的植被进行了重点在群丛及其以下单位的系统分类研究。结果得到9个群丛以及各群丛之下的6个亚群丛、3个群丛变型和两个群丛相的一套系统单位。  相似文献   
22.
23.
24.
国际病毒质量控制计划(The International ViralQuality Control Program)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两个支持生物学标准计划国际实验室之一的荷兰San-quin诊断服务部、荷兰Delft诊断实验室(DDL)和WHO合作中心澳大利亚国家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RL)联合发起的.  相似文献   
25.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1):1120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和氮有效性的影响是入侵成功或进一步加剧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相同研究地点入侵区域和无入侵区域的土壤原位氮状态差异, 探讨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和生理生态学机制。基于107篇相关研究文献数据的整合, 发现植物入侵区域相对于无入侵区域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增加, 增幅分别为(50 ± 14)%、(60 ± 24)%、(470 ± 115)%、(69 ± 25)%、(54 ± 20)%。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大反映硝化作用增强, 这可能增加入侵植物硝态氮利用以及喜硝植物的共存。温带地区植物入侵后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增幅显著高于亚热带地区。固氮植物入侵后土壤的总氮和无机氮含量增幅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植物入侵。木本和常绿植物入侵后土壤的总氮含量增幅分别高于草本和落叶植物入侵; 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幅没有显著差异且与固氮入侵植物占比无明显关系; 然而硝态氮含量的增幅普遍较高且与固氮入侵植物占比显著正相关。外来入侵植物固氮功能以及凋落物质量和数量是影响土壤氮矿化和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理解外来植物入侵成功和加剧的机制以及入侵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氮动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6.
1989年10—11月间作者曾对云南西南部热带地区的澜沧、勐连、西盟、沧源一带进行植物区系成分调查,采得一批标本,部分标本经初步鉴定,发现两个新分类群和我国新记录的两个种,现予报道如下: 1.澜沧木棉 Bombax cambodiense Pierre, F1. For. Cochinch. 3: 174. 1888; Gagnep. in H. Lecte. F1. Gn. Indo-Chine 1: 449. 1911. 云南:澜沧,江边,1400m,乔木20m,少见,1989年10月21日,陶国达等39718(花)。 本种特征为:花着生于具叶的枝上,花萼基部狭窄,雄蕊束基部连合成短筒;小叶下面密被黄褐色或褐色绒毛。这些特征与我国已知的长果木棉Bombax insigne Wall.及木棉B. malabaricm DC.均不相同。柬埔寨及泰国沿湄公河两岸也有。中国云南(澜沧)新记录。  相似文献   
27.
陈俊明 《蛇志》1997,9(2):54-55
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5例,血尿素氮(BUN)>20mmol/L,血肌酐>440μmol/L,有明显尿毒症症状,其中20例既往未发现有肾病病史,发展至尿毒症期才来就诊.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5例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5岁~83岁,其中15岁~24岁1例(2.2%),25岁~34岁8例(17.7%),35岁~44岁10例(22.2%),45岁~54岁14例(31%),55岁~64岁8例(17.7%),65岁~74岁3例(6.6%),75岁以上2  相似文献   
28.
保健饮料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健饮料是属于保健食品的一部分,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重点阐述了国际、国内公认的八类保健饮料的主要成分、特点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指出了我国目前保健饮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9.
张瀚曰  包维楷  胡斌  胡慧 《生态学报》2023,43(16):6878-6888
植被类型变化强烈影响着土壤碳循环。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微生物将从环境中获取的碳分配给自身生长的比例,是土壤碳循环的综合指标。研究植被类型变化对CUE的影响有助于从微生物视角理解该过程中的土壤碳动态,可以为评估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质量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价值。通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CUE变化情况,以及该过程中影响CUE的因子与机制。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林地、草地和农业用地为起点或终点的植被变化类型。天然林(原生林、次生林)变化为人工林、林地变化为草地后CUE普遍下降,随终点植被的发展CUE可能恢复至起点水平。植被成熟度越高,发生转变时CUE变化越剧烈。植被类型变化以农业用地为起点或终点时,CUE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及幅度的变异性均增加。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CUE变化主要受到植被、土壤、微生物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的驱动,指示CUE的指标、采样季节和土层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CUE的变化。今后相关研究应采用直接的CUE测定方法,拓宽研究气候区及植被变化类型,关注植被变化过程中CUE变化的土层差异及动态监测,深入对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因子变化与CUE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降水格局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未来气候变化下,较为频繁和严峻的干旱将威胁地球中纬度部分地区的森林,但森林植被如何响应季节性干旱胁迫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分布着以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为优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研究其水分蒸腾代谢过程对干旱的响应是评估气候变化对过渡区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水碳影响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典型的锐齿栎天然林中通过开展模拟穿透雨减少大型野外实验,采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技术监测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的动态变化,研究了不同径级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对模拟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穿透雨减少对树干液流密度的影响呈现季节变异。在7月份,林内穿透雨减少显著降低了锐齿栎的树干液流密度,但生长季后期的10月份林内穿透雨减少反而使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显著升高。(2)不同径级的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在生长季内对干旱有不同的响应,特别是小径级的树干液流密度与其他径级有较多的不同。小径级的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在5、7月份表现为减雨样地显著小于对照样地,在9、10月份则表现为减雨样地显著大于对照样地。中径级的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在5、10月份表现为减雨样地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在7月份则表现为减雨样地极显著小于对照样地。大径级的锐齿栎树干液流密度在6、7月份表现为减雨样地显著小于对照样地,在10月份则表现为减雨样地显著大于对照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